與諸多注重“智育”的學校相比,廣州市灣區實驗學校一直把“美育”旗幟高高舉起。
從踏入灣區實驗學校校園的那一刻起,“美”的感覺、“美”的享受便無聲無息地滲透進每個人的內心?;趯W?!耙撇綋Q景”的美學教育體驗,無論是綠植環繞的閱讀空間、精心雕琢的走廊通道,還是各有特色的閱讀室與非遺課堂,隨處可見美的匠心。這些設計,也體現了校長李玉“處處都是育人的場景,處處都有育人的課程”的教育理念。
對該校學生而言,這種“美”的熏陶,從入學的那天就已經開始了。每年學校都會給新入學的學生準備一個包含有排簫、跳繩、字典的入學大禮包,“排簫寓意藝術美,跳繩是告訴孩子運動之美無處不在,字典寓意學問、知識之美”。該校教師鄧寶林如是介紹。
通過閱讀感受美與發現美
在許多人看來,閱讀是實現“智育”的重要方式,但在灣區實驗學校,閱讀卻被賦予了另一重價值:閱讀是感受美與發現美的重要途徑?!芭囵B孩子審美能力最好的一個途徑就是讓孩子們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因為這些作品很好地體現了生活美、社會美、藝術美?!薄∴噷毩掷蠋熢诳偨Y她多年的教學經驗后,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孩子經過大量的閱讀,會自覺地去發現美,感受美,甚至是去欣賞美和創造美?!?/p>
在老師的引導下,灣區實驗學校的學生將閱讀培養成自己的興趣乃至課余愛好。學生們會在課余時間以及放學后自主閱讀一系列由老師推薦或者自己喜歡的書籍。
在灣區實驗學校最受學生歡迎的書目中,小學生普遍喜歡繪本與神話故事。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在初中生里,他們對余華的《活著》的喜愛程度名列前茅。每周日下午,人們都能看到許多初中學生在學校圖書館里看書,何燁彤便是其中之一。她出于自身興趣,已經讀完了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余華的《活著》等諸多名著。
非遺課程提升審美與實踐能力
灣區實驗學校的非遺課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基于對“美”的追求。作為學校主推課程的粵劇,就是對“美”的完美呈現。學校的粵劇課程以練習身段為主,每逢粵劇課程,學生們就會在老師的示范下,伴著優雅的粵劇唱腔,學習對應唱腔的手勢、臺步、走位、水袖等經典粵劇表演形式。
學校教師蒙肖琦也用自己一線教學的實際經歷,解釋了非遺課程與“美”的關系:“這些課程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實踐能力。以語文為例,良好的審美能力有助于學生答閱讀鑒賞題,實踐經驗可以擴充學生的寫作素材庫?!?/p>
在更宏觀的層面上,非遺課程則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美,學校老師也堅信這種美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事實也是如此,學校開設的中醫藥課程讓學生在化學課上表現積極;扎染課程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對美術的興趣,拓展了對“美”的認知;粵劇課程的唱段則掀起了一陣自學古文,查找唱段內涵的熱潮……
無論是閱讀還是非遺課程,對灣區實驗學校來說,其最終目的都是實現“美育”對學生的教育與促進作用。正如李玉校長所說的:“在高度重視智育,生活節奏緊張的當下,美育更有助于促進孩子們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可以提高每個孩子的審美能力,最終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讓其受益終身?!保ㄍ踝右圾Q)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zlk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