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強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的指導意見
發改社會〔2024〕2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教育廳(教委、教育局)、財政廳(局)、自然資源廳(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局)、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上??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分行:
高校學生宿舍是在校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陣地。加強高校學生宿舍建設,事關學生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事關高校辦學能力提升,事關千萬家庭教育獲得感。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生宿舍建設持續推進,宿舍總量有所增加、條件得到改善,但是仍面臨床位供給不足、環境有待提升、功能相對單一等問題。今后一段時期,隨著適齡人口規模擴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繼續提高,在校大學生總量將持續增加,高校學生宿舍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為補齊高校學生宿舍短板,推進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多渠道補齊高校學生宿舍短板,優化高校學生宿舍功能設置,加強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培養,更好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營造良好育人環境,努力把高校學生宿舍打造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三全育人”的重要陣地,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科學規劃,經濟實用。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學生規模變化、存量資源等因素,科學規劃布局。強化節約集約用地,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做到安全可靠、綠色環保、經濟實用。
——補齊缺口,優化功能。系統謀劃近中遠期任務,分清輕重緩急。按照宿舍面積缺口大小,科學安排建設任務和實施時序。推動宿舍功能從“居住”向“育人”轉變,更好服務大學生學習成長。
——分類施策,創新模式。引導高校通過新建、改擴建、修繕、裝配化改造提升等多種方式,補齊高校學生宿舍短板。探索靈活多樣的高校學生宿舍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提高建設效率和運營活力。
——多元籌資,形成合力。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統籌運用多種資金渠道。中央部屬高校學生宿舍建設以中央投入為主,加大對地方高校學生宿舍建設政府投入。健全成本補償機制,嚴格控制債務風險。
二、健全多元籌資機制
(一)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和撬動作用。修訂《“十四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把高校學生宿舍作為專項建設內容單列,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范圍。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力度,調整支出結構,集中財力重點支持高校學生宿舍建設,帶動地方政府加大高校建設投入。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時,優先考慮新建學生宿舍項目,優先考慮宿舍面積缺口大的高校。
(二)統籌運用多種資金渠道。允許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學生宿舍建設,指導地方做好高校學生宿舍專項債券項目準備和發行安排工作。優化財政教育經費使用結構,加大對現有學生宿舍維修改造支持力度。壓實高校主體責任,引導高校統籌現有財力,區分輕重緩急,優先保障學生宿舍項目建設投資。
(三)發揮商業貸款補充作用。中央部屬高校新建學生宿舍項目,如涉及新增銀行貸款需求,要按“一校一策”原則制定整體建設方案,明確宿舍缺口、建設規劃、經費來源,以及還款來源和還款計劃等內容,整體建設方案需經主管部門初審同意后報審。在未來五年建設期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市場規律和法治原則,自主評估中央部屬高校償還能力和債務風險,面向符合條件的中央部屬高校開展商業貸款,適量、適度、合理滿足學生宿舍建設剛性資金需求,并加強貸后管理,確保資金不挪作他用。五年建設期后,高校學生宿舍項目貸款政策結合當時實際另行研究。地方有關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參照中央部屬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的有關機制安排,明確地方高校合規還款資金來源,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研究制定地方高校階段性利用商業貸款支持學生宿舍建設政策,報請省級人民政府同意后實施。
三、多渠道擴大學生宿舍資源
(四)新建一批學生宿舍。支持宿舍面積缺口大、具備新建條件的高校,參照《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新建一批學生宿舍。鼓勵新建宿舍參照本科生四人間、碩士研究生兩人間、博士研究生單人間的標準規劃建設。對于建設標準低、設施陳舊、土地利用率低的現有宿舍,應區分保護價值,按照“應保盡?!钡脑瓌t,優化“拆舊建新”和“拆舊修舊”相關政策和程序,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學生宿舍拆除后原址新建。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鼓勵適當提高高校建筑容積率,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五)改造提升存量宿舍資源。在確保安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處理好相鄰關系的前提下,支持高校優化現有校區空間結構,對現有宿舍實施更新改造,適當增加建筑規模。鼓勵對老舊學生宿舍進行裝配化改造提升,提高改造翻新和二次提升效率,提升消防安全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優化利用閑置資源,為高校學生宿舍“拆舊建新”、改造翻新提供周轉住房。指導資源缺口大且新建難度較大的高校,對校內招待所、培訓中心等具備住宿功能的用房進行改造利用。鼓勵高校通過購買、租賃學校周邊的人才公寓、商住樓等社會用房,補充宿舍資源,并按照校內同等標準,加強配套服務管理。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加強存量用房安全鑒定、改造設計和施工等環節的管理,確保工程質量。
四、健全配套政策體系
(六)合理調整宿舍收費標準。按照公益性原則及規定程序,綜合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學生家庭經濟承受能力和高校學生宿舍維護運行成本等因素,穩妥推進高校住宿費標準動態調整,建立合理成本分擔機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規定落實好資助政策,保障基本學習生活需求。
(七)優化學生宿舍建設流程。優化建設審批流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立高校學生宿舍項目多部門聯合審批“綠色通道”,提升項目建設效率。對于規模較小、設計內容單一的學生宿舍項目,可以將項目建議書與可行性研究報告合并批復。推出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宿舍設計示范圖紙,打造一批“樣板間”和標準間。
(八)推動招生計劃與宿舍面積掛鉤。引導高校健全基本辦學條件與發展規模相適應的長效機制,推動高校招生計劃安排與宿舍面積達標掛鉤,將高校學生宿舍達標情況作為招生計劃安排的重要參考因素。對學生宿舍面積總量缺口大、學生反映強烈的高校,原則上不得新增安排招生指標,問題突出的要壓縮招生指標。
五、加強宿舍管理和服務
(九)加強育人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學生宿舍育人陣地作用,在社區黨建、環境衛生、心理健康、共享空間等方面開展整體建設,大力營造環境育人氛圍,把學生宿舍建設成環境育人的高地,全面提升“三全育人”質量。
(十)布局多元服務場景。優化學生宿舍功能設置,加強空間共享和復合利用,將黨建、學習、休閑、娛樂、健身、社團活動等空間與學生宿舍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科學配置消防設施設備。推廣“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服務模式。依托學生宿舍開展豐富多彩文化活動,提高學生宿舍品位,滿足居住和育人多種需求。
(十一)強化日常管理。高校要加強學生宿舍日常衛生管理,以干凈舒適整潔為目標,建立定期檢查及隨機抽查機制,開展文明宿舍評比活動,督促學生養成良好衛生行為習慣,自覺遠離低級趣味、培養健康生活情趣。適時開展“最美高校學生宿舍”風采展示活動。對達到一定使用年限的學生宿舍建筑要加強房屋安全管理,按照有關技術要求進行定期體檢,消除安全隱患。
六、保障措施
(十二)建立工作機制。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建立具體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做好整體建設方案審核等工作,推進高校學生宿舍建設。各地教育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建立多部門共同參與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將高校學生宿舍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提上議事日程,加快補齊本地區高校學生宿舍短板。
(十三)加強部門協同。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中央財政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地方財政綜合運用中央對地方有關轉移支付資金和自有財力,支持高校學生宿舍建設。教育部門要制定高校學生宿舍建設導則,加強學生宿舍建設指導和項目儲備,進行全程監督和管理,按期調度進展情況。自然資源部門要將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納入相關規劃,加大土地保障力度,依法依規辦理涉及高校學生宿舍建設的用地審批和規劃許可手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發放貸款支持高校學生宿舍建設。
(十四)嚴防高校債務風險。加強高校債務風險動態監控,指導高??茖W規范借貸用貸,??顚S?、不得挪作他用,確保按期還貸,避免過度舉債建設,嚴防債務風險。指導高校統籌考慮現有財務狀況、項目收益、資金籌措和還款來源,穩妥把握配套設施建設節奏,嚴禁擅自提高建設標準、擴大建設規模,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
(十五)強化抗震安全。對新建高校學生宿舍建筑要按照不低于重點設防類的要求采取抗震設防措施,嚴格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確保符合抗震設防強制性標準。位于高烈度設防地區、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新建高校學生宿舍建筑要采用隔震減震等技術,保證發生本區域設防烈度的地震時能夠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對擬改造利用作為高校學生宿舍建筑的存量用房,要首先進行抗震等安全性鑒定,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規范進行設計改造和施工,確保結構安全。
(十六)加強督查落實。各地要根據本意見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抓緊制定本地區高校學生宿舍建設方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各地高校學生宿舍建設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跟蹤分析,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國家發展改革委
教育部
財政部
自然資源部
住房城鄉建設部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監管總局
2024年1月8日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szlkwy.com All Rights Reserved.